公告栏: 热烈祝贺江南古镇网站开通!
    古镇新闻 古镇游记 古镇摄影投稿 本站古镇摄影团队 佳作展示
首页 古镇介绍 民风民俗 文化遗产 地方特产 特色居住
各大名家 古镇地图 推荐路线 传媒·读书 新闻公告 社会热点
访问量[1234]
访问量[1234]
访问量[1234]
访问量[1234]
 
 
    首页 >> 古镇新闻  
 
去芜存精 惠山古镇风韵初具
编辑:温佼丹 来源:汪自力     发布时间: 2009-02-12    点击:    评论:

    如果把“无锡第一坊”--“人杰地灵”牌坊挖掘出土那天设定为惠山古镇保护工作开始跃入公众视线的日子,那么从6月28日封闭惠山横街到预定的9月28日惠山古街一期建设完成的92天里,拥有1600年悠久历史的惠山古镇,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艳变化呢?
  酝酿多年的惠山古镇保护建设工程自去年12月启动以来,经半年多的修复建设,一些重点祠堂和重要景观初具气势。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将在3年里全面完成103公顷核心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的保护建设任务。今年国庆节前,要完成启动区核心节点的保护修复,初步形成龙头河沿线上下河塘及惠山横直街连接古华山门、寄畅园的旅游观光线路。日前,记者数次踏访了工地现场,旨在为读者提供第一手即时动态。
  西大门新貌会让人“认不出”

  横街与直街交叉处的秀嶂门、古华山门是7日正式关闭的。十几天后,这里已被钢板围成了一片工地:横街的地面几乎被挖了个底朝天,工人们正在下挖沟壕、铺设管道。古华山门西侧的钱王祠向着横街的方向,突破原有围墙建起了门楼。另一侧的过郡马祠,也拆除旁边的售票处,要按原样恢复门楼建筑。王兴记二泉分店的门上已贴出公告,为配合改造该店即将关闭。下一步,重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古华山门将被拆除,“东移”数十米,改建成单孔法券门,比原来的山门更有气势。原先局促于山门后的惠山寺经幢,将成为突出景观。完整地展现唐宋时期佛幢的质朴风采。
  横街与直街交叉处的秀嶂门、古华山门是7日正式关闭的。十几天后,这里已被钢板围成了一片工地:横街的地面几乎被挖了个底朝天,工人们正在下挖沟壕、铺设管道。古华山门西侧的钱王祠向着横街的方向,突破原有围墙建起了门楼。另一侧的过郡马祠,也拆除旁边的售票处,要按原样恢复门楼建筑。王兴记二泉分店的门上已贴出公告,为配合改造该店即将关闭。下一步,重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古华山门将被拆除,“东移”数十米,改建成单孔法券门,比原来的山门更有气势。原先局促于山门后的惠山寺经幢,将成为突出景观。完整地展现唐宋时期佛幢的质朴风采。

  埋藏地下56年的“惠山第一坊”--“千人报德坊”石构件出土的消息曾为人们关注。22日下午,记者在龙头河西端看见这座有400多年历史的牌坊已重新“站”了起来,4根石柱都是完好的原件。工地上,来自温岭、苏州的传统石器匠人们,正把从老照片上复制来的“人杰地灵”字样刻制到石楣上。这个牌坊将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民国时期拍摄的老照片在原地恢复:三门、四柱、五楼。有原件的尽量用原件,找不到的则参照原件复制。眼下工程已经到了安装坊脊的阶段。整个牌坊看上去虽然石料色彩不一,但新旧相映,更添一份沧桑感。

  修复后的“人杰地灵”牌坊,高10.65米,将是惠山古镇的地标建筑。此外,惠山横街上还将恢复“孝友传家”牌坊。整个横街将恢复原来的石砌路面,与寄畅园传统的粉墙风格相映成趣。
  龙头河沿岸为亲水而“下沉”

  惠山浜是古运河的一条支流,从宝善桥至惠山龙头下又称龙头河,旧时无论皇帝巡游还是百姓祭祖,均从运河溯流沿龙头河上惠山。去除沿河两侧近代水泥驳岸、栏杆,进行河道清淤,美化两岸环境,恢复水街古韵亦是此次整修的重要项目。现在正在进行两岸路面标高下沉30厘米的施工,以临岸亲水。两岸将重铺“人”字形砖路面。横跨上下河塘,与传统景观不符的铁桥已被拆除,石质坐栏正在修筑中。一条仿造的“御船”也已下单。未来的游客们尽可在此回味“船舟画舫、鳞次就泊”的昔日景象。
  龙头河沿岸,几个著名的祠堂已动工整修。修复中的祠堂花园留耕草堂,虽然多年被充作招待所,但假山、池塘和小巧戏台都基本完好,一道曲折的回廊里,繁复的雕花十分雅致,不愧是锡邑大姓杨家的祠堂。与之隔河相望,另一位无锡大名人东林党首领高攀龙的忠宪公祠,也在整理梁、椽,开始修筑墙壁。记者注意到,工地上堆陈的材料大多是色泽黄褐的老料,拆除下来的砖瓦、梁、柱也被小心地放在一处。施工的市园林古建公司师傅介绍,这才是真正的“修旧如旧”,除了因腐烂、毁坏而不得不更换的,其余原则上不换,要换也要用旧料、老料。尽管这样做耗财费力,却是文保建筑修复必须遵循的原则。

  泥人研究所所在的王恩绶祠堂,是保护得最好的祠堂建筑,本次修复中已拆除后配的水泥护栏、晒台等不符原有风格的构件,恢复了原汁原味的木质美人靠。
    搬迁事关大局考验政府智慧景
  山楼西侧的惠山公园是一期工程的重点项目,其中的李鹤章祠、陶安祠、赵宗白祠已进入屋面铺设和屋脊装饰阶段。水池、假山、绿树构成一座小巧而漂亮的园林。一段连接龙头浜的小河浜――老无锡耳熟能详的烧香浜,重新被开挖出来。遗憾的是,小小河浜延伸了不到100米,就在下河塘小区的高楼前止步了。同样的遗憾还存在于烧香浜不远处的下河塘19号。一间狭小逼仄的小屋,主人指着嵌在墙里的一块高大石碑:“这是乾隆的御碑。”这里是祭祀《爱莲说》作者、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光霁祠。因为民宅与古建筑过于紧密的“融合”,要恢复这里的原貌,须等住户搬迁后才能进行。

  惠山古镇3年保护建设方案要顺利实施,妥善解决搬迁问题是关键。今年工程涉及的255户住宅与非住宅中,大部分居民和单位职工对这项无锡重点文化工程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他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拆迁改善生活环境。但也有少数居民对古镇保护中的搬迁政策存在疑虑,还有一些人有故土难离的情绪。采访中了解到,惠山古镇保护之所以下决心采取投入极大的“整体搬迁”,是由特殊的条件所决定的:古镇的大部分房屋是70多个祠堂构成的建筑群,本不住人。只是历史的原因让祠堂里也住进了“72家房客”。尽可能恢复祠堂的原生态,正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为实现可持续的长期保护,大部分祠堂建筑需要进行修复,有些甚至要落架翻修,这在居民居住的情况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根据“山水无锡”打造休闲载体的定位,惠山古镇未来是无锡历史文化的展示区、有品质的文化休闲区和有国际影响的旅游目的地,是无锡对外的品牌。改变目前民居杂陈状态,去芜存精、还珠于椟是大局所需。当然,原住户特殊人文素质和保持街区活力的因素有关部门也作了考虑,目前已对搬迁居民进行了全面登记,一些“活地图”“活字典”型的“老惠山”、老字号会在未来发挥其作用。具有泥人制作、油酥加工等当地传统民俗技艺的匠人,也会在统一的业态规划中优先予以考虑聘用。

  未来,惠山古镇核心保护区36公顷中的2100户居民将全部迁出。所有与祠堂、会所、花园等景观建筑风格不符的现代建筑、后搭建建筑都将被拆除。在市井的嘈杂声中淹没半个世纪之久的祠堂文化遗产,终将成为未来无锡在传统文化上对世界打出的一张好牌,美丽的惠山终将成为一座无锡人引以为傲的“露天历史博物馆”。

  根据施工进度,9月28日,惠山公园、龙头河、“人杰地灵”坊、潜庐等12个修复项目将形成一条新的旅游线,展现出新惠山深厚而古朴的风韵。美景,值得期待。 

 
 
验证码: *     看不清
    
 
云平台服务规则 | 隐私保护规则 | 网络安全法规 | 档案保存编辑指南 | 网站信息发布指南
《江南古镇》编辑部 沪ICP备12007590号-9   
网站捐建与技术支持:上海银杏界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树路628弄3号11C室